:::

宮廷與地方:乾隆時期之視覺文化 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期

2011年12月15日(週四)至
2011年12月16日(週五)

地點

12月15日:國立臺灣大學博理館101演講廳
12月16日: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補助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會議主旨

近十年來有關清代視覺文化研究蔚為風潮,尤其是盛清時期宮廷藝術的討論,世界各地陸續推出呈現康熙、雍正、乾隆清代盛世的大規模展覽及研討會,清代宮廷藝術的研究因此也得到很大的進展。研究的議題包括皇室的收藏、藝術品的整理與分類、官方工藝造作,較宏觀的討論則企圖論及個別帝王的文化事業與藝術品味。另一方面,清帝國與世界的交會互動,尤其是與歐洲的往來及具體互動,也經常是討論清代視覺文化發展的焦點。
然而,清代的宮廷藝術固然重要,但環繞宮廷藝術的研究方向,易讓人誤以為宮廷藝術就是當時視覺文化的全貌。在以宮廷藝術為主的思考框架下,學者士大夫的金石學關懷、追隨宮廷藝術潮流的景德鎮洋彩瓷器與廣東畫琺瑯,以及商業與城市視覺文化幾乎被掩蔽。又乾隆南巡後江南地景的改變與勝景圖之關係、訪碑活動的熱絡與金石學的發展、江南園林在京城的出現等相關議題亦難以凸顯。更甚者,商業繁榮下產生的揚州畫派、廣東外銷藝術的盛況、廣州、長崎與歐洲之間物品流動的複雜網絡,這些相關問題的討論,也未受到足夠的關注。事實上十八世紀中國的視覺文化,遠比我們想像的要來得豐富,除了前述的眾多面貌外,新清史的研究在啟發我們更寬廣視野的同時,意識到屬於滿洲人原來的傳統與喜好、清宮對西藏佛教藝術的熱衷、蒙古地區及西北新疆域的視覺文化等,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藝術傳統強弱與文化主導權消長的問題。宮廷一方面是清代藝術發展的重心,另一方面又往往是將這些複雜多樣性的視覺文化串連起來的一個重要的點;而宮廷、地方及世界其他文化的網絡流佈,不論是對立或融合,反而呈現出當時視覺文化更具體的普遍性面貌。清代視覺文化的研究是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未來的一個發展重點,藉著召開此次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集合視覺文化各方面專長的學者,希望在原有的理解與論述之外,關注由宮廷與地方角度所見之視覺文化間的交會、對立與融合,重新定義乾隆時期中國十八世紀的視覺文化與藝術發展。

活動照片